谱写“全域旅游”新篇章 唱响“文旅融合”最强音(旅游+的当地文旅融合)

2023-05-08 09:05

自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来,张掖市始终把促进全域旅游发展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统筹推进,突出创建特色,加速提质增效,催生了一批旅游新产品、新线路和新业态,文旅产业进入了数量和质量双增长,规模和效益双提升的重要转型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位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初步形成了“处处是风景、行行融特色、时时可旅游”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加强统筹联动。强化党政主导,坚持统筹联动,推进优质旅游资源开发。先后研究编制了《张掖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张掖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张掖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规划,印发了《张掖市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张掖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2022-2026年)》,构建“一个龙头景区、两个示范区、三条大廊道、四个增长极”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制定出台《张掖市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明确土地、项目、资金等具体支持政策,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供了政策保障。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总计不少于6000万元的文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及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宣传营销、品牌创建、产品开发、精品创作等,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融合产业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推进优质旅游资源开发,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全市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全部联通二级以上通景公路,开通西安=张掖、上海=张掖等6条重点客源地航线,新增夏航季兰州=张掖=敦煌和兰州=张掖航线,开通兰州、张掖、敦煌、庆阳、陇南等重点旅游城市串飞航线。实现航空、铁路、公路“空地一体化”立体交通网络全覆盖。全市形成景区带动、城乡融合、通道依托、休闲养生、古镇村落、民族民俗等六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发了民宿APP线上平台,开发使金张掖民宿品牌日益突显。组织开发了丹霞宴和县区风情宴,实现了金张掖美食的华丽转身。搭建了智慧旅游专项大数据等综合监管系统,15家高等级景区、45家旅游饭店、40多个系列文旅商品接入张掖智慧旅游行业运行监测平台,实现旅游市场大数据分析、舆情监测、产品推荐、远程指挥调度、旅游营销、线上结算等多种功能。

丰富产品供给,推动消费升级。围绕构建文、旅、商、体“四轮驱动”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培育打造甘泉历史文化旅游区、丹霞口文旅小镇、民乐古城三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和甘州壹街、甘州府城、甘州巷子、万家夜市、明清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发展“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六大业态,创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一站式体验服务。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西游文化、长城边塞文化等文化资源,研发七彩丹霞系列产品、丹霞土小七、文化张掖礼物等文化创意产品102个系列710多种,经营收入达4000多万元。设计推出张掖市乡村旅游“十条”精品线路、“三大研学旅游线路”和“九条红色旅游线路”。指导各县区根据季节变化、假日调整,择机发布休闲旅游、研学旅游线路,做大周边游市场,引导旅游消费需求。目前,张掖市被认定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已创建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20家,全市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数量全省领先,西北仅次于西安。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条,四星级旅游饭店16家,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3家。

开展多元营销,持续拓展市场。打造金张掖“六乐”产业链,大力推广“彩虹张掖”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启动“张掖人游张掖”活动,参加“甘肃人游甘肃”庆阳推广活动,先后赴杭州、 宁波、南京等重点客源地城市开展“文艺展演+宣传营销+招商 引资”三位一体宣传推介活动。加快建设“十大户外运动基地”,持续扩大“六大户外品牌赛事”的影响力,积极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张掖丹霞通航机场投入使用,直升机低空观光、热气球观光、动力三角翼等通航旅游产品受游客热捧,沙漠探险、越野等户外旅游产品持续火爆。通过健全完善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定点强推以“绿水青山金张掖邀您共赏丝路文化盛宴”为主题的线上活动。同时,逐步实现特色产业的全域融合,《阿兰拉格达》《珍珠鹿的传说》隆重上演,与《回道张掖》《张国臂掖》《甘州乐舞》《血色高台》等形成大中小文旅演艺剧目体系,有力弥补旅游演艺短板。大型精品文旅剧目《回道张掖》实现常态演出,大量张掖特色的剧目、歌曲、电视剧正在创排。积极与央视等知名媒体及境内外知名旅行商合作,策划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节会活动。持续举办丹霞国际音乐节、丹霞国际摄影节、中国红色文化旅游艺术节、山丹皇家马场马文化旅游艺术节、全国油菜花节、裕固族民俗文化旅游节和汽车拉力锦标赛等品牌节会赛事,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逐步将张掖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全国一流旅游度假城市和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来源: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编辑:陆泊涵

审核:薛海 秦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