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9 08:40
国内城市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是共识,那么如何规划我们的城市游?
城市的景点分为3类,按照价值等级有种:1.自然景观;2.历史人文,3.网红打卡。
举例来说:
苏州,园林是其城市名片;有拙政园,枫桥寒山寺,虎丘,狮子林等等,自然风光有金鸡湖,太湖,西山等;
再如重庆,山城的核心在解放碑,有洪崖洞,十八梯;自然风光有嘉陵江,长江;
西安:有大雁塔慈恩寺兵马俑,古城墙,钟楼,自然风光有钟南山;
上海:外滩,城隍庙,豫园,游乐园迪士尼比较有名,自然风光是黄浦江;
杭州:西湖,西溪,灵隐寺,杭州虽自然风光为主,但遗憾的是,自然风光依然圈于高楼大厦之中,这没办法,毕竟城市钢筋混凝土是绝对主流;江南水乡已是回不去的历史;
武汉:黄鹤楼,晴川阁,长江大桥;网红点昙华林,江汉路,自然风光是长江与东湖;
成都:博物馆比较多,有3个,大熊猫基地,杜甫草堂武侯祠,自然风光有青城山,都江堰等;
从策略上讲,首先就是抛开多跑多看的打算,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度游览,没有舍就很难有得。以自然景观为核心,标志人文搭配1-2处即可;
以苏州为例,园林去下拙政园+寒山寺,园林及人文的体验就足够了;然后在太湖住宿一晚,足矣。其他的地方,看体力和精力,反正都是高楼环绕的景区,如果只是为看而看,无非各式“公园”,意义极其有限。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常常只是留下原来如此的感叹,即便是夜宿寒山寺,也回不去当年的枫桥。而推荐夜宿西山(太湖),便是以自然景观为核心,太湖还是蛮大的,夕阳下的太湖极美,夜宿一晚,不论是黄昏还是清晨,转一转都是很好的,喝喝茶,听听如海般的涛声。拙政园+寒山寺+太湖,一天半就够了。
再以武汉为例,地标黄鹤楼实际上已不会有太多的冲击感,黄鹤一去不复返,临江难再千年叹;所以并不必作为重中之重;无非特别点的公园,搭配即可,采取的策略依然是以自然风貌为核心,建议东湖绿道悠闲走走,坐坐东湖游船,登黄鹤楼后,重点在于步行长江大桥看看长江;夜晚的重点在于长江的两江游览(长江汉江分武汉江城为三镇),吹吹江风,一观江城夜色,相信吹着江风看哪两岸灯火璀璨,是可以追古忆今有所感触的;夜宿长江边或者东湖岸都是不错的选择。至于网红点,无论江汉路步行街还是昙华林,不建议,看个人爱好吧。反正全国的步行街都差不多。有时候旅游玩得就是一个心态,即便是重庆的洪崖洞,如果不是坐着嘉陵江的夜游船,“千与千寻”不过只是一个宣传语。
这些还是以自然景观为底子的,那么北京,西安怎么办?以人文为底子的城市,千万记得避开人流,淡季中的淡季方可成行。
无论长城故宫还是兵马俑,必须在人很悠闲的状态下,才能体会那份历史的厚重与孤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果开启人从众模式,除了不自在外,得不到什么价值体验,除非胸怀与想象力异于常人。所以说,宁愿在冬天看故宫的雪,也不愿在五一看万民来潮。
中国旅游的未来必定是山川乡村游,城市,不论哪一个城市,一天足矣。
现代化的代价就是除了大山大川,城市基本已失去了旅游的意义,只适合做中转站。
一二线城市千篇一律,城市的同质化,导致去哪里都差不多。除了占比过九成的钢筋混凝土高楼大厦,就是所谓标志性景点。有历史典故的打打历史牌,有自然风景的做做核心景区,在加上网红步行街,齐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避开这些无聊的设计,尽量留下自身愉快的回忆。
现在的城市,只适合周末游,在如今高铁发达的情况下,这也是合理而可行的。城市+周边自然景观,周五晚加周末2日,1晚2日,差不多够用了。小长假完全可以留给有感触的自然风景深度体会与休憩,比如神农架,比如庐山,有心灵触动的地方多住几天比去不知所云的景点消磨时光强百倍。
能激发记忆的旅游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