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已完成2600多个行政村规划(重庆市乡村旅游调研报告范文)

2023-05-10 19:21

原标题: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已完成2600多个行政村规划重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渝北区洛碛镇党委书记任晓曼在建议中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构建多规合一体系,加大政策和资金统筹整

原标题:

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已完成2600多个行政村规划

重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渝北区洛碛镇党委书记任晓曼在建议中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构建多规合一体系,加大政策和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全力推进全市旅游交通网络、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信息咨询系统、旅游标识体系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

在重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任晓曼代表的建议由重庆市文旅委负责主办。该建议办理情况怎样呢?上游新闻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代表建议

构建多规合一体系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城市与乡村互动、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融合,也能推动农村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是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撑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如何更好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任晓曼结合实际提出了构建多规合一体系、形成投入扶持合力和落实建设用地保障3项建议。

“规划间要相互协调、无缝对接、错位发展,并确保规划切实落地。”任晓曼在构建多规合一体系建议中提出,市级相关部门在各区县乡村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上,应给予大力指导和帮助。同时还应重视主城区与非主城区四山管制区旅游相关规划和碎石资源开采规划等相互融合,避免这边厢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那边厢又在搞矿山开采。

针对重庆乡村旅游普遍存在道路交通不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一体化程度不高,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旅游产品商品多样化不足等问题。任晓曼建议,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大政策和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全力推进全市旅游交通网络、产品体系、信息咨询和标识体系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

此外,任晓曼还对加紧细化出台乡村旅游发展建设用地操作细则等,向市级有关部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部门回复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全市已完成2600多个行政村规划

收到代表建议后,重庆市文旅委立即与国土资源、城乡建委等多个部门共同研究,并从科学编制规划、推进提档升级、加大宣传营销、积极支持用地等4方面予以回复。

“截至目前,全市已编制完成2600多个有集中居住、乡村旅游等需求的行政村规划。”日前,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重庆市文旅委相关处室负责人透露,针对人大代表建议所涉问题,重庆创新设立了“两规合一”的村规划编制方法。

据了解,该规划以行政村为单元,以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乡村建设为重点内容,规划村域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建设空间等三大空间,充分考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标准农田和标准化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等需求,旨在合理安排农村各类用地,引导村域土地合理利用和有序建设。

重庆市文旅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还表示,在抓产品建品牌方面,全市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也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12个,相关示范点23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1个、模范户30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300个,致富带头人300人。并有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3个,全国“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3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612个……

比如,在支持用地上,重庆还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规模达200亩以上的高标准基本农田、500亩以上的生态公益林,允许在符合村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在周边使用不超过5亩的土地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

持续发力

乡村旅游“小目标” 2020年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

重庆在加大乡村旅游支持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方面,还将有哪些举措,并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呢?

“到2020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要达到2亿人次以上,实现总收入达1000亿元的目标。”重庆市文旅委相关处室负责人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出重庆发展乡村旅游的近期“小目标”。

目标既定,何以保障实现?

该负责人介绍,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过程中,重庆市文旅委正积极会同相关市级部门在产品开发、资金落实、品牌创建、宣传营销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细化政策措施,以确保见实效。

例如,在政策层面,重庆将进一步加强实施《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0)》《重庆市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十三五”规划》等规划、并深化落实《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等,发展乡村旅游。

比如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重庆将构建起乡村旅游区域特色——着力打造主城区“都市闲情”乡村旅游发展核,构建渝西“巴渝乡情”乡村旅游发展圈,建设渝东北“三峡真情”、渝东南“民族风情”乡村旅游发展带。

与此同时,重庆还将加强旅游与医疗、保健、体育、教育、文化、科技等跨界创新,积极开发农业公园、休闲农(牧)场、乡村营地、乡村运动公园、乡村庄园、乡村博物馆、高科技农园、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和新产品,引导乡村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转变。

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 实习生 邓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