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6 19:58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11月22日至23日,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的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现场交流会在京召开。河北省承德市委书记柴宝良在会议发言中表示,承德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讲好古往今来在承德发生的各民族“三交”故事,全力打造旅游促“三交”示范城市。
柴宝良介绍,着眼于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孺德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避暑山庄研究院等文化研究机构,深度挖掘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等重大历史事件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编纂了《清史诗画》《热河文庙》等一批文献资料,进一步厚植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组织42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骨干,编写、论证、审核、修订71个景区景点导游词,对全市导游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深入讲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中的历史脉络,讲清历史上我国处理民族边疆问题的政治智慧,更好凝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立足于让文物活起来,承德整合市区5家文博单位,组建避暑山庄博物院,集中打造民族团结展、承德通史展等5大展馆,通过文物展陈讲述各民族交流互鉴的历史故事。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精品奖”。
立足于推动民族大团结,承德扎实做好对口援藏援疆各项工作,与西藏阿里、新疆尉犁在文化、旅游、人才、教育、医疗等方面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三地互派挂职干部249人,先后输送支边支疆大学生93名,为受援地培养优秀大学生1000余人。每年组织西部青少年学生与承德开展“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夏令营等活动,架起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
持续加强宣传阐释,努力让塞罕坝精神植入灵魂血脉、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植入为人民服务实践中。成立塞罕坝生态文明研究院,推出“艰苦奋斗路 绿色塞罕坝”红色之旅,创作了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话剧《塞罕长歌》等文艺精品;深入挖掘、整理各民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三交”内涵与故事,每年来承德学习、考察、旅游7000万人次以上。
承德是《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地,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牺牲地。承德深挖蕴含其中的长城文化和抗战精神,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创作以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的电视剧《打狗棍》《勇敢的心》,让各族干部群众在感悟长城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中凝聚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
此外,承德还发挥好普通话之乡作用,着力打造普通话体验、研学、培训基地,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工作,推动百项课题研究,开展专题研讨,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