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6 20:37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何春中)11月22日至23日,国家民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的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现场交流会在京召开。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夏志胜在会议发言中表示, 河南把文化旅游援疆作为推动豫哈交往交流交融的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河南人口大省、文化旅游大省和哈密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文化旅游援疆模式,全力实施文旅智力支援、旅游宣传推介、文旅产业发展等重点工程,培育了地铁“哈密号”、专列“豫疆号”等品牌活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丰硕成果。
夏志胜介绍,近年来,河南坚持规划引领,制定《河南省文化援疆实施方案》,谋划实施文化研究、文化开发、文化宣传等九项行动。指导哈密市、第十三师新星市和巴里坤县、伊吾县、伊州区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强化智力支撑,订单式选派270余名文化旅游人才开展“组团式”援疆。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养,举办“导游员讲解员培训”等活动200余批次,为当地培训文化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5400余人次。推动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在哈密设立产学研基地,支持哈密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旅游管理专业。
多种方式引客入疆。开展“河南人游哈密”等专题活动,累计开行旅游援疆专列207趟、专厢205个、包机6趟,输送河南游客50余万人次。2022年开通郑州地铁“哈密号”,已成为集哈密旅游宣传、助农消费、交往交流于一体的“移动平台”,共推介销售哈密农产品超过1.6亿元,吸引赴哈游客4万多人次。
大力吸引新疆游客中原行。发挥河南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优势,持续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精心打造华夏文明探源、千里黄河研习、红色基因传承等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新疆游客到河南旅游。开展“百名民族团结模范游河南”“中原文化天山行”等活动,促进两地各族群众大众化、生活化、常态化交流互动。豫哈青少年夏令营累计组织2000余名哈密优秀师生到河南研学交流,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着力补齐哈密旅游短板。帮助哈密打造大海道、伊吾胡杨林旅游核心景区和精品线路,改善巴里坤、伊吾县全域旅游条件,开发东天山滑雪、鸣沙山滑沙等旅游新产品,高家湖等乡村旅游带动了300余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建设巴里坤民族服装产业园,引导河南安绣等企业入驻,打造哈萨克民族特色服装和刺绣品牌。
适应自驾新疆游不断增加趋势,支持河南相关旅游企业赴哈密建设自驾车营地。举办“哈萨克民俗风情展”“哈密维吾尔族刺绣邀请展”等系列展览。组织《兵团颂》等大型情景演出活动,丰富游客文化体验。推动河南云台山景区与伊吾胡杨林景区等“一对一”结对共建,深化河南旅游企业与哈密景区、旅行社、演艺团体、酒店、农家乐的合作,推动哈密旅游业加快发展。
“文化旅游援疆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也是群众就业增收的富民工程。”夏志胜表示,下一步,河南省将持续探索文化旅游援疆新路径,进一步擦亮河南文化旅游援疆品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河南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