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99元报低价团旅行,花了10000元才从导游手里逃出来(99元旅游团送东西)

2023-11-27 08:52

作者丨小左来源 | 视觉志(ID:iiidaily)小时候,我爸妈总提醒我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现在我长大,他们老了,轮到我提醒他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会破财。01有明星曾在节目上讲过自己妈妈的跟团游经历。

他听说妈妈报团出去旅游,

随口一问多少钱,没想到妈妈的回答吓到了他——99元的旅行团

这件事其实普通人仔细想想就知道蹊跷。

机票、酒店、当地的交通、导游的人工费,

旅行社还要挣钱,99元怎么可能呢?

他劝妈妈赶快退团,肯定有问题:“一定让你们在当地高消费。”他妈妈:“没有,你可以不买。我们就是要上两天课。”果不其然,他妈妈中了低价旅行团的陷阱。不仅在当地有“强制高消费项目”,原本宣传的旅行时间还要强制“听课”。这样典型的旅行团骗局,已经越来越简单粗暴。

怎么还会有人上当?

其实骗子的目标群体,从来不是会思考“怎么可能”的年轻人,而是“能省则省”的咱们爸妈。

骗局一般从一张足够吸睛的传单开始。

铜版纸、彩色印刷的旅游小广告,上面大字印刷着各种低价旅游线路:如“深圳珠海三天游贵宾团138元/人”“香港景点两天游贵宾团108元/人”。还标明“纯玩团”“无购物点”“市内免费接”等字样,令人十分心动。心动就是一脚踩在了受骗的边缘来回试探。但是老年人往往无法抗拒这种“实惠”。

每一个报团的老人都信誓旦旦:

“不管他们怎么说,我绝对不会买东西。”

甚至做好了准备反薅旅行团的羊毛:

“我不买他们推荐的东西,我不就赚了一次便宜旅行?

02

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当你报名参团,会发现骗子远比你想的厉害得多。他们早早研究透了爸妈们的心理。

导游小贾,是低价旅行团宰客的熟练工。

几乎每天他都要带一个低价团玩一次珠海。

游客上了旅游大巴后,小贾会告诉游客:

“即将参观的景点需要额外收取门票费。”

这时,大巴上的众人多少反应过来:

“原来,玩要额外收费。”

当然,也有景点不用门票。

一般是当地特色的翡翠玉石店,打着“免税”“文化特色”旗号的各种店铺。“今天我们微薄的利润已经在大家的门票中赚取了,接下来要去的翡翠店东西虽是真的,但价格偏贵,我不推荐大家购买。”

小贾说得很真诚,

参团的老人们此时对导游小贾又多了一分好感。

此时的小贾已经为接下来的大戏做好了铺垫。翡翠店里,一名销售会来上课,教大家辨别翡翠真假。

销售说:“我不卖东西。”

接着销售会告诉游客:“集团大小姐要来抽查服务。”大小姐进来自我介绍:

她的哥哥,在澳门大赌场有股份,

她出来工作只是想让家里人看到她有多努力。一番以情动人之后,大小姐开始“撒钱”。不仅要给所有游客送礼物,还要给大家打折,标价1998至3998元的“金镶玉”,全部200元。截图来自微博博主@康呦喂有些老人觉得“这不贵”,

又觉得小贾和大小姐都没有强制卖货,

根本不是电视上曝光的“强买强卖”,纷纷掏了钱。锁定买家后,大小姐开始推销原价上万,打折之后上千的单品。

如果没有人交上这笔智商税,

门口的小贾可是不会轻易打开放行的大门。

很多受骗的老人,

直到团解散,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被宰了。“他们就爱参加这样的团。”黑导游小贾如是说,他坦承老年人就是他的客户群。甚至有的老人来了第一次,还成了回头客。这些老人往往有些钱,却也贪实惠。“他们就图一个热闹。”

旅游也成了老人们逃离自己生活,

排遣寂寞的一种方式。

03

抓住爸妈们的这种心理,匪夷所思的骗局

就在这个特定群体身上无往而不利。

「保健品骗局」

老潘患有糖尿病,一直吃药维持。

不久前他在家附近收到一张传单,

传单上的内容吸引了他:某蜂胶专卖店工作人员推介蜂胶和保健品,称该保健品对糖尿病、高血压有治疗调理功效。

因为自己一直吃药却没有好转,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老潘联系了专卖店的人。专卖店的“医生”很专业,也很热情。

不仅逢年过节发短信问候,

更是时不时打电话询问老潘的身体状况。老潘一年的时间里,数次购买产品。

没想到一年之后,

他突然感觉胃疼去医院检查,

查出了胃溃疡。

老潘才知道受骗了,“保健品不保健。”在老潘质问了专卖店的人之后,曾经一口一个叔叔叫着的热情晚辈不见了踪影。老潘很难过,

“那孩子挺好的,对我很热情……”

类似的保健品骗局屡禁不止,

上当的老人前仆后继,骗子无非是利用了老人们最关心的“健康问题”,配合以超越子女的嘘寒问暖,成功骗取老人们的信任,打开大家的钱包。如何辨别这种骗局呢?

如果遇到这五个步骤,

小心,骗子来了——第一步通过发传单或者熟人介绍,跟附近老年人搭上关系;第二步通过上门拜访,或者在“免费体验中心”以帮忙按摩、免费送礼品的方式,与老人聊家常,了解老人的家庭成员情况、经济状况以及大概病情,用感情投入降低老人的戒备;第三步,组织统一的讲座活动,以免费礼品诱导老人到达现场,以听上去比较专业的健康知识获得老人的认同,同时对老人的现场反应进行观察;第四步,通过现场“专家”的诊断,对老人忽悠,同时极尽所能宣传某产品的功能;第五步,由提前安排好的“托儿”抢购产品,迫使其他老人掏钱。

04

「投资骗局」72岁的黄先生把积蓄全部投给了深圳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承诺按照一年24%的利息计算收益。黄老先生共投资了31万元,这样算下来一年可以净赚7万多元。黄先生心想,靠这每年7万多的利息,

退休生活可以高枕无忧了。

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一年之后,黄先生的老伴病重急需用钱,当初承诺随意存取的这笔钱却怎么都要不回来了,黄先生这才发现上当受骗了。

其实,投资骗局的套路与其他大同小异。

巧借名目:

1.收藏公司

“收藏”公司一般会宣传有很多外国货币和艺术品可供收藏,并承诺定期会对这些艺术品进行高价回收,在老年人购买了“收藏”品后,收藏公司往往人去楼空。

2.“科技”公司

这类公司宣传通常以“科技”为卖点,新发明的绿色保健食品、乳胶床垫等,并承诺投资、卖产品都有高额分红,老年人投资后只会拿到一堆“鸡肋”的产品。想要回本金,只能通过发展“下线”的方式继续坑害亲友。

以小博大:

一般这类骗局,都会给老人一些“福利”。

比如车接车送,免费游玩景点;免费发放礼品,粮油米面等。这些福利花费少就几百,多至几千,享受完后要付出的代价却成千上万。「银行骗局」84岁的肖大爷,在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三路建设银行网点办业务,走出银行后,被一名身穿制服、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女子拦下。“大爷,刚才办业务时出现了差错,我检查一下你的存折。”肖大爷没多想,直接交出了存折。接着女子又问了密码。

肖大爷脱口而出。

检查一番后,将存折还给肖大爷:“不好意思,是我搞错了,没有差错。”肖大爷没当回事,直接回了家。回到家才发现:存折被掉包了。再一查,存折里的钱已经被取走了。这种骗术格外直接,就是利用了老人对于特定身份人群的信赖。就像小孩子常常对身穿警服的人没有戒心一样,

老人有时也是如此。

「二维码骗局」“都是体面的年轻人,怎么骗我一个老头子。”大爷坐在简陋的小摊前,哀戚地哭诉。大爷摆摊十几年了,一直在年轻人聚集的街道做生意。手机支付兴起后,为了生意好点,客人付钱方便,

大爷也让女儿打印了一个二维码挂在摊子前。

“听我女儿说,扫一下就能付上钱。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没收上钱,

我没读过书,不懂你们年轻人的东西。”

大爷平时摆摊的收入大概能有三四千元,

但上个月只有800元。

女儿帮他查账才发现,扫码支付后,很多人只付了1分钱。但大爷坚持说,

“我看见他们扫了,你说了扫了就能付。”

年轻骗子们,最喜欢找老人下手。时代没有抛弃老人,是有的人抛弃了底线。05「互联网骗局」2018年发布的《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中数据显示:在使用网络的中老年人里,曾经受骗或者疑似受骗的比例高达67.3%。2020年10月,江西广播电视台报道,61岁的阿姨黄月迷上“靳东”,要嫁给他。记者去采访后发现,黄阿姨口中和自己很相爱的靳东,是短视频网站上假借明星名义开设账号,用配音短视频等手段骗人的骗子。“姐姐那么漂亮,还关注我啊?”聊得深了,后面就说“我爱你、爱你、爱我、爱你。”

几次爱的表白之后,

购买产品成了每个“黄阿姨”的必经之路。除了假靳东,还有假董卿。假得简单粗暴,

但真心实意与他们交流、交友的人却不少。

年轻人时常中招的“网恋骗局”,

对于叔叔阿姨辈的人同样有效。

渴望爱情,渴望被关心的心情,

任何年纪都是一样的。

空巢老人甚至比年轻人对于爱的需求更大,

毕竟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大多数不再工作,也没有年轻人丰富的生活,交际面越来越窄的他们,

将目光锁定在了网络上。

年轻人看来拙劣的骗局,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却有着深刻的吸引力。人缺乏什么就向往什么,幸芦音总结,“在沙漠里面已经走了那么久了,一滴水马上可以让人神魂颠倒。”06我们提到的,网络上看到的,曝光的,也只是被骗老人们的冰山一角。

千家万户的故事各不相同,

骗子也各有各的手段,但寻根究底,老人成为被盯上的人,是因为他们把弱点摆在台面上,"就算是被骗,能和大家一起玩玩也不错。"“寂寞”就是原因。低价旅行团里的老人们像是一个横切面,在这里有人常年跟团,只为了跟年龄相仿的老姐妹聊聊天;有人初来乍到,告诉孩子自己要看看世界,却不敢在一趟旅游之后告诉孩子真相;有人有钱有闲,每一次都为消费景点买单,

他觉得人都不容易……

“她怎么就宁愿相信骗子的话,也不相信我的说的话,我可是她女儿!!”一位受骗老人的女儿愤怒又无奈。而老人的回答是:“人家起码惦记着我……”关于骗子的感人事迹,老人能列举出很多。女儿发现,很多家里需要的时候,自己却在缺席。

女儿意识到,或许父母被骗,

与自己也有分不开的关系。最后奉劝那些把老年人当做待宰肥羊的骗子们,

谁都有父母,别把老年人的弱点,

当做赚钱的工具!参考内容:微博博主@康呦喂《实拍大爷大妈被野鸡旅行团骗》北京青年报《对老年人销售保健品骗局又出新套路》南方日报《莫信小广告 低价纯玩团不好“玩”》END作者: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ID:iiidaily)授权。推荐阅读太野了,北上广男女找乐子方式太野了!2020倒计时:愿我所爱之人,岁岁平安男人带娃的8个等级,测测你老公在第几级微信公众号故事会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爸妈被骗,不只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与其怪罪他们,不如多些关心。